AI导读:

5月份,中国贸促会组织外资企业“龙江行”活动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数十家外资企业代表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外资企业在新能源、生物制造等领域投资,展现对中国市场前景的信心,折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5月份的中国“哈尔滨”,丁香馥郁,冰雪消融后的黑土地正迸发出蓬勃生机。15日至16日,中国贸促会组织的外资企业“龙江行”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吸引来自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外资企业代表,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探讨在中国市场的新机遇。

  外资企业在新能源、生物制造、冰雪经济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纷纷布局,展现出对中国市场前景的坚定信心,也折射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这些企业以投资为笔,在这片沃土上勾勒出对未来的美好蓝图。

  瑞士雀巢集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已在哈尔滨市双城区深耕38年。自1987年建立中国首家工厂以来,雀巢累计发放奶资203亿元,辐射奶户3.3万户,并投资建设了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线。如今,中国已成为雀巢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雀巢集团将全面加快本地化步伐,进一步加大对华投资。

  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亚太区副总裁乔纳森表示:“黑龙江不仅是中国的粮仓,更是全球农业技术创新的试验田。”过去10年,这家全球农业机械巨头在黑龙江累计投资超10亿元,建成亚洲研发中心与智能化生产基地,产品覆盖玉米、小麦、大豆等全流程生产。政策支持与产业基础,让公司看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机遇。未来,公司将在黑龙江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产品的本地化程度,并推进高性能大型联合收割机等更适合中国应用的农业装备的研发工作。

  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袁小林以大庆工厂为例,诠释了中国制造、全球品质的硬实力。自2013年投产以来,其在大庆的工厂累计生产整车超50万辆,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超2600亿元,成为沃尔沃全球生产体系的标杆。袁小林表示:“2025年,我们将引入更多智能化技术,巩固黑龙江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黑龙江的资源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诺和新元中国区公共事务负责人王鹏提出,将与本地企业合作,利用前沿微生物技术优化农作物抗逆性,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共同打响“黑土地+生物制造”的金字招牌。

  冰雪经济也成为外资竞逐的新赛道。哈尔滨精心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旅游线路,推动“体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9035.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3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16.6%。

  外资企业纷纷看好黑龙江的冰雪经济潜力。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中国副总代表德永贵司计划联合本地企业开发冰雪装备制造、跨境旅游线路,打造东北亚冰雪产业生态圈。万豪国际大中华区副总裁申佳林表示,近3年黑龙江冰雪季游客量增长强劲,直接带动旗下5家酒店入住率提升。

  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中国区总裁韦朝贺表示,未来将与黑龙江在新能源与碳中和、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文旅康养四大维度深化合作,共同开拓东北亚市场。

  加拿大加中贸易理事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裴大卫则从资源协同角度解读合作空间,认为黑龙江与加拿大在农业、能源、林业等领域高度契合,双方可共同开拓东北亚市场。

  作为中国贸促会今年外资企业“地方行”的第二站,“龙江行”活动通过产业链实地考察,架起外资企业与中国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桥梁,进一步坚定了外资企业的投资信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